西安市2016年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 2017.05.10 -   Browse times :186

 一、基本情况
      1.1规模和结构。西安市共有53所中等职业学校,其中公办学校21所(含7所市直属学校),民办学校32所。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总数为31611人,2015-2016学年度招生人数总计为17062人。
      1.2设施设备。通过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我市中等职业学校硬件设施配备不断完善,教学大楼、实训基地、学生公寓、体育场地、餐厅等教学生活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学校数字化建设成效显著,各校校园环境整洁,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学习、实训和生活条件良好,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基本达标。
2015-2016学年度设施设备情况简表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与(元/人)
4273.9
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个/人)
0.36
生均纸质图书(册/人)
47
      1.3教师队伍。我市通过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师资培训及专业课教师轮训的方式,对在职教师实施“双师型”教师培训。通过引进和外聘方式从企业、社会、院校,吸纳储备专职、兼职专业技术教师,带动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师水平不断提高,努力建设成一支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2015-2016学年度教师队伍情况简表
教师人数(不含外聘)(人)
2176
生师比
14.5:1
“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
23.7%
兼职教师占教师比例
5.8%
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
58.7%
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比例
8.8%
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比例
15.2%
      二、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我市各中等职业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围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熟练的职业技能、善于创新创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强化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探索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规律与方法;注重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貌和养成教育,提升学生自我完善的内驱力;重视开展“法律进学校”,以公民道德和普法教育为重点,加强对学生的法制、交通安全、消防知识、反校园欺凌专项整治等教育活动;坚持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校园运动会、歌咏比赛、诗歌朗诵会、元旦文艺汇演等活动,寓教于乐,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015-2016学年度学生基本素质情况简表
学生文化课合格率
89.6%
学生技能合格率
96.6%
体质测评合格率
90.3%
毕业率
99.7%
      2.2就业情况。2015-2016学年度,我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共计16453人,就业学生15740人,直接就业10026人,就业率为95.67%,其中对口就业率为86.46%,平均起薪每月2058元。
      为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我市各中职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加大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向学生分析就业形势,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向学生介绍求职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增加求职的成功率。经过就业能力培养和培训,学生就业能力明显提升,用人单位满意度明显提高。
2015-2016学年度就业情况简表
学生就业率
95.67%
学生对口就业率
86.46%
初次就业月收入(元/月)
2058
      三、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分类。专业设置是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基础环节。2015-2016学年度,我市共16453名中职学校毕业生,涉及农林牧渔类、土木水利类、加工制造类、石油化工类、轻纺食品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医药卫生类、休闲保健类、财经商贸类、旅游服务类、文化艺术类、体育与健身类、教育类、司法服务类以及公共管理与服务类共16大类。其中,就业情况最好的专业大类是公共管理与服务类,就业率高达99.63%;接下来依次是休闲保健类,就业率99.55%;交通运输类,就业率98.36%;教育类等专业,就业率97.73%。各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逐步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立足服务社会,立足促进学生就业,力求科学合理开设专业课程。
      3.2质量保证。加强信息化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技能竞赛是我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抓手。首先,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2015年-2106学年度,我市投入1000万元,完成了中职学校市级重点专业的实训仿真模拟系统建设,使教育信息化成为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推手。
      其次,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校与企业的紧密联系,重视与企业的交流合作,引企入校,根据企业需求开发校本课程,培养市场所需求的技能人才。同时,加大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比重,尝试由过去的“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的“三段式”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转变为从一入校开始,就让学生边学文化课边学技能的新模式。
      再次,全面开展技能竞赛。将技能训练和参加各级技能大赛作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和就业推广的良好渠道。每个专业每年均开展学生和老师参与的技能竞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加竞赛的经历,从而达到以赛促教的目的。
      3.3师资保证。教师队伍培养是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必备要求。2015-2016学年度,我市各中等职业学校积极组织学校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参加市级培训,培训学校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共计人数为512人次,分别参加了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西安广播电视大学专业教师培训、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现代教育培训和教学科研能力培训、西安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创新能力培训、广西师范大学班主任培训、浙江工业大学校长培训,以及和企业合作开展的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培训,这些培训着力提升了教师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我市各中等职业学校通过派遣交流的形式,选送和鼓励教师到有关高校、企业培养、培训,顶岗实习,特别是加强校本培训和技能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面向社会、企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逐步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努力满足中等职业学校对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从事教学工作的需要。
      四、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我市已有25所中等职业学校积极探索和各类企业进行多种不同形式的合作。其中,合作形式中是开展订单式培养、有完备的培养方案的学校6所;企业在院校设立奖学金的学校有2所;企业在学校设立企业冠名班的学校7 所;校企共同开展专业及课程建设的学校有7 所;企业专家定期到校授课的学校13所;有合作开发校本教材的学校3所;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的学校12所;学生进企业顶岗实习的学校24所;学校教师定期指导企业工作学校有6所;与企业合作经营的学校有1所。逐步实现学校和企业的紧密衔接,促进产教的深度融合。
      4.2学生实习情况。2015-2016学年度,我市共有10655名学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长短时间不同的顶岗实习。其中,有14个学校开展少于6个月的顶岗实习,在全市中职学校中占比为26%,参加这一类别的实习学生数为2864人,占比为11%;有13个学校开展为期6个月的顶岗实习,在全市中职学校中占比为25%,参加这一类别的实习学生数为1374人,占比为5.3%;有17个学校开展为期6个月至12个月的顶岗实习,在全市中职学校中占比为32%,参加这一类别的实习学生数为2990人,占比为11.4%;有17个学校开展为期12个月的顶岗实习,在全市中职学校中占比为32%,参加这一类别的实习学生数为4791人,占比为18.4%;有6个学校开展为期12个月以上的顶岗实习,在全市中职学校中占比为11%,参加这一类别的实习学生数为189人,占比为0.73%。
      我市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实习情况整体良好,各学校均能积极安排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并通过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4.3集团化办学情况。我市中等职业学校集团化办学目前还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个别学校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办学特色,加入了各类职业教育集团和行业协会,开阔视野,更新理念。例如,阎良区职教中心加入了由西安航空职业技术      学院牵头组建的陕西航空职业教育集团;周至县职教中心加入了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西安市卫生学校加入了陕西现代护理教育集团。
      五、社会贡献
      5.1社会服务。我市各中等职业学校结合各自所在区域特点,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社会服务。例如,莲湖区辖区内的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外社区设立了制冷空调、电子电器、珠宝鉴定、汽车保养与维护和儿童教育等便民服务咨询点,帮助社区群众解决相关问题,普及电器使用等安全常识和方法,避免步入使用认识误区。通过开展便民服务,向公众充分展示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和职教学生风采,传播职业教育正能量。阎良区职教中心联系区人社局、民政局、残联等单位,先后开设了物流仓储、微电商、种植养殖、月嫂等职业技能培训,共计培训523人。西安市卫生学校积极发挥专业特长,在学生和社区居民中开展了系列科普讲座,内容有《青少年近视眼防治》、《老年人健康与保健》、《秋冬季心血管疾病防治》、《红细胞血型研究进展》、《基因诊断的临床应用》等,获得了一致好评和良好的社会效应。
      5.2对口支援。长安区职教中心、临潼区职教中心、户县职教中心、周至县职教中心和蓝田县职教中心根据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的《西安市巩固脱贫成果 提升发展水平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实验意见的通知》(是脱贫发〔2016〕4号)要求,针对我市扶贫开发重点村名单,充分发挥职教中心职能,对口开展了教育精准扶贫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农家乐经营、园林、家政服务、种植养殖、烹饪等多个专业,培训学员1581人次。
      六、政府履责
      6.1经费。2015-2016学年度,我市下达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补助经费和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升建设补助资金共计4145.1万元;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1000万元;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经费229万元;职业教育学校市级以奖代补209.04万元;招生宣传费用38万元;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市级补助资金28万元。
      6.2政策措施。首先,继续积极实施《西安市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提高职业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其次,依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化整合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意见》(陕政办发〔2014〕132号),以及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实际,制定了《西安市教育局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方案》,将原有的89所中等职业学校整合为53所,其中公办校21所,民办校32所。再次,制定了《西安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明确了2016—2018年我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重点任务。对市属高职院校、各区县职教中心等院校的骨干专业进行重点投入、重点建设,打造了一批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目前,全市共建设20个省级示范专业,30个市级示范专业,其中,数控技术应用、机械加工、电工电子、物流、饭店服务等专业走在全省职教发展的前列,较好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同时,制定了《西安市中职学校示范专业认定评估细则》,组织开展市级示范专业评估认定工作。目前,收到区县申报的11个专业,11月底将完成市级示范专业认定评估工作。
      七、特色创新
      案例1:西安实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尊严教育”
      学校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习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依托西安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立足国际化大都市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建设目标,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新常态,为统一思想,统领工作,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在2016年初学校制定了“十三五”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一二三四”的发展思路,即围绕一个核心——全面建设一流的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搞好二个建设——学校办学硬实力建设、文化软实力建设;完成三个转变——规模向质量转变、粗放向精细转变、一般向特色转变;实现四个提升——办学理念提升、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模式提升、办学层次提升。逐步形成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的多层次、多功能、多形式的办学格局,实现学校的质量、结构、规模、效益协调发展,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个性协调发展,最终把学校建设成有文化引领作用、综合实力雄厚的一流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
      规划确立紧密围绕“办一所有尊严的职业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开展“尊严”教育,重点提升学校“尊严”、专业“尊严”、教师“尊严”、学生“尊严”。通过努力夯实学校省内多元引领地位,在学校发展理念、培养目标、校园文化价值观、教育教学、效益管理等多方面引领,发挥学校示范作用,提升学校“尊严”;通过充分调研,科学调整,建设骨干示范专业,拓展专业内涵和与市场对接的适应性,提升专业“尊严”;实施温暖工程,关心教工生活,丰富教工精神活动,凝聚人心,广泛调动广大教职员工工作积极性与主人翁意识,营造积极向上、向善向美的氛围,使教师普遍获得认同感、幸福感、价值感,提升教师“尊严”;坚持“以德树人”,探索学生自主管理新模式,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贯通学历提升渠道,努力提高学生“尊严”。
      从“十三五”规划的制定之日起,即为学校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设定了发展目标,该校号召全体实验师生凝心聚力,辛勤付出,全体实验师生为之努力奋斗,目前学校各项工作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之下正有条不紊的推行。
      案例2:西安市机电职业技术学校“四精”校园文化建设新构想与实施计划
      “四精”校园文化是指“校园精致”、“专业精品”、“师资精湛”、“学技精良”的办学思路。
      “校园精致”是指学校承担着环境育人的功能,要在净化、美化、绿化和知识化的“四化”上逐渐完善和强化。“专业精品”是指创建省、市级示范专业,在现有的基础上,完成省级两个、市级两个的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硬件建设、课程开发和设计、有效课堂的构建等育人课堂主阵地的建设。“师资精湛”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培养和激励计划: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校企培养专业教师合作计划、中省市各级教师培养计划、小课题研究和教研激励政策、教师赛教和技能比赛奖励和考试第三方评价等。“学技精良”是指通过有效课堂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专业展示和校级技能大赛、学生专业社团、集中培训实习和国省市各级技能大赛等教学活动来落实学生的技能培养。
      案例3:西安市机电职业技术学校“改革课程建设”
      学校秉承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新理念,以制冷空调、电子电器两个重点专业建设和“中职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培养及心理辅导”一个特色项目建设为核心,大胆改革创新专业内涵建设、实训建设,努力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推行“五步教学法”和“理实一体化”课改实践。按照“①导入、激发→②讲解、演示→③讨论、模仿→④操作、实践→⑤评价、巩固”进行“五步教学法”教学。
      例如讲解空调器的安装时,按照以下过程进行教学。(共4课时,160分钟)

a 导入(10min):用空调安装服务礼仪作为引子,配合录像演示,给出信息,提出任务,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占总时间6.25%)

b 讲解(30min):利用实物和多媒体演示,分析任务,带领学生在理实一体化教室中结合已学理论知识,现场观看安装设备及工具,分解安装步骤,教师进行操作演示。然后再借助多媒体课件和丰富的图片来阐明过程,加深印象。(占总时间18.75%)

c 讨论(30min):在讲解完安装工作过程之后, 安排学生每3~4人为一小组,讨论任务,归纳任务完成步骤,写出简单的方案。(占总时间18.75%)

d 实践(60min):学生按照方案开始分小组动手操作练习,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两位指导巡视教师,实时解答学生的疑难。在练习的同时, 放映先前准备好的操作步骤录像, 指导学生一步一步按要求操作, 同时教师全程监督和指导学生的操作过程。(占总时间37.5%)

 e 评价(30min): 学生完成任务后,每个小组先给出自我评价,然后由主讲老师进行分析、总结,学生把总结写进前面所写“方案”。最后,为了培养学生职业操守,对工具规范摆放、工作台清理等作出要求,学生完成。(占总时间18.75%)。

      案例4:未央区职教中心校企合作新模式
      未央区职教中心改变前两年学课程、最后一年进行实习的传统校企合作模式,尝试采取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与企业建立订单式培养机制,根据企业需求开展校内教学。二是开展学生到企业见习,见习时间两周以上,通过了解企业文化和企业生活,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三是,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教师指导下进行实操练习,培养与企业岗位精准对接的技能。
      八、学校党建工作情况
      我市各中等职业学校党组织能够严格按照要求,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教职工认真学习党章党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认真讲好专题党课,深入开展研讨交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教职工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修养。能够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以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全面抓好制度建设、阵地建设、台账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切实打牢基层组织建设基础。能够严格落实《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做好发展党员、党员教育管理、党组织关系转接、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党费年度核算以及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等工作。
      我市各中等职业学校党组织能够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和各级要求,不断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坚持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
      九、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目前我市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1.招生难度大。群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相当大的偏见,尤其是城区内学生更愿意选择普通高中。由此,也导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成本越来越大,招生费用越来越高;招生时间普遍达到7个月以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此外个别乱办学、乱宣传现象损害了中职教育的整体象形,增加了中职招生难度。
      2.我市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双师型”教师不足。民办学校教师队伍缺乏稳定性,流动频繁;一些学校多年来未引进专业课教师,只能采取转岗、培训或临时聘请的方式,结构性缺编,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个别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符,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示范、特色品牌专业数量偏少。
      4.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不够完善,校园基础能力设施建设需要加强。
      针对问题,下一步的改进措施是:
      1.加强宣传引导,构建职教良好氛围。通过开展为民服务、职业学校校园开放、企业参观、职业教育政策法规宣传、集中招生推荐等活动。让社会更多、更全面、深入地解了职业教育、职业学校,增强对职业教育的正确认识,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扩大外聘教师队伍,提高外聘教师的比例;同时,进一步加强现有专业教师培训,保障专业课教师的质量和数量。
      3.根据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努力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加强骨干示范专业建设,鼓励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创办与地方经济联系紧密的特色专业,做大做强示范、特色品牌专业。
      4.科学规划,进一步加大市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 (c) 众星蓝图 版权所有 陕ICP备14076112号